兒童學英語應該怎麼學?教育家告訴你!
幼兒教育理論和關鍵期理論表明,幼兒在英語學習中具有生理、心理和認知優勢。讓孩子學習英語應遵循培養興趣、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、邊玩邊學、邊玩邊學的原則。兒童學英語應該怎麼學?教育家告訴你!
以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爲主
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
讓兒童在玩中學,學中玩
一、以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爲主
中國自古就有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”的說法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孩子的英語學習不要求掌握單詞和句子的數量,而是要激發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,並把它作爲孩子英語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。培養幼兒的學習慾望,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纔是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真正目的。
孩子的興趣與積極的情感聯繫在一起,它能刺激孩子的好奇心,讓孩子集中精力進行一定的活動,激發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慾望。
有了興趣,孩子就會主動、自發地參與學習,表現自己。學齡前孩子的學習在某種意義上是興趣的學習。因此,在孩子的英語學習活動中,教師要運用各種生動、形象、有趣的手段,激發孩子的興趣,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地掌握英語。
同時,活動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特點,以適當的難度進行。在孩子稍微有所成長的時候,通過表揚和鼓勵,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。否則,學習興趣的萌芽就會被扼殺,對學齡前兒童將來的學習,乃至一生的第二語言學習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。
二、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
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(試行)》中明確指出,“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。我們應該通過創造和利用環境,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。”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非常重要。從根本上講,語言的習得主要不是通過課堂教學,而是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發展。
當一箇嬰兒出生的時候,沒有人教他很多單詞和語法規則,但是當他一到兩歲的時候,他開始自然地學習英語。在四五歲之後,它通常可以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。正是在他身邊良好的語言環境中,孩子們才能夠輕鬆的學習母語。因此,幼兒英語教育是否可行,取決於幼兒周圍是否有自然的語言環境。另一方面,沒有或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,沒有孩子,無論多麼聰明,都不會說話。語言環境是人類習得語言能力的決定性因素。
三、讓兒童在玩中學,學中玩
兒童天生活躍,在各種活動中起主導作用。中國古代教育家強調根據孩子的“天性”實施早期教育:“孩子往往喜玩怕考,就像花草樹木剛開始發芽一樣,當他們舒服了,就會達到目的。”如果你抓它,它就會枯萎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十分重視遊戲化教學。他認爲,“首先要讓孩子欣然接受語言學習是一種遊戲”。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。是幼兒發展的需要,遊戲成爲幼兒教育的一種手段是必然的。
遊戲法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,是有效教學的關鍵。喜歡運用英語科學教育三部曲,激發學習興趣,親子互動教學,提供語言環境開發的——恐龍英語學習遊戲,非常受家長歡迎。
因爲學齡前兒童的思維具有代表性的特徵,所以不需要強調知識的邏輯體系,而是要強調構建知識的感召力。在對孩子的英語教育中,只讓孩子聽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簡單句子就結束了,但如果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說一些看似簡單的單詞,孩子就會覺得無聊。爲此,有必要將知識融入博弈中。孩子在中學玩,在學習中玩,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,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和對英語學習的興趣。